1、采購內容:詳見下述內容; 項目基本情況 “內蒙古自治區西烏珠穆沁旗哈拉噶圖錫多金屬礦普查******有限責任公司中標并承擔本次勘查任務。 工區范圍及面積:(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 117°53′30″,44°13′45″,******.42275,******.79473 117°58′00″,44°13′45″,******.70759,******.58458 117°58′00″,44°13′00″,******.05317,******.62144 118°01′05″,44°13′00″,******.74926,******.22912 118°01′05″,44°12′01″,******.31377,******.14778 117°59′00″,44°12′01″,******.74915,******.34811 117°59′00″,44°10′41″,******.29102,******.09418 117°53′30″,44°10′41″,******.05007,******.50107 面積:44.72km2 勘查區位置、交通及自然地理經濟概況 勘查區位于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西烏珠穆沁旗政府所在地巴拉嘎爾高勒鎮南東(146°方向)約60km,行政區劃隸屬西烏珠穆沁旗浩勒圖高勒鎮所轄,306國道從勘查區西側17公里處通過,有至道倫達壩的砂石路相連,并從勘查區北部穿過??捎纱寺吠ㄍ鳛跗煺诘匕屠聽柛呃真?,運距65km。北側經道倫達壩有縣鄉級砂石路和柏油路通往西烏旗,運距50km??辈閰^南東距(169°)林西縣68km,與砂石路及國道相連。西烏旗有國道及鐵路通往錫林浩特市和霍林郭勒市;林西縣有國道、高速路及鐵路通往赤峰市,運距220公里。工作區內另有多條草原道路及鄉村道路分布,生活物資可從道倫達壩或西烏旗補給,交通較為便利 工作區地處內蒙古自治區中東部,內蒙古高原錫林郭勒草原,大興安嶺山脈南段西坡,山脈總體呈北北東向延伸,地勢南高北低。整體屬于低山丘陵和波狀草原區。勘查區地貌屬高原草原,最低海拔高度1145m,最高海拔高度1407.3m,一般海拔1150~1350m 左右,平均相對高差在150m左右,最大相對高差262.3m,屬中淺切割地形。 工作區地處中緯度內陸地區,屬中溫帶干旱半干旱大陸性氣候,大氣運動在西風帶環流中,在這種大氣候背景下的基本氣候特征是:春季風多易干旱,夏季溫熱雨不勻,秋季涼爽霜雪早,冬長寒冷冰雪茫。年平均氣溫1.2℃,結冰期長達5個月,寒冷期長達7個月,1月氣溫最低,平均-20℃;7月氣溫最高,平均21℃;極端最高氣溫為37.4℃,極端最低氣溫為-38.6℃,日溫差平均為12-16℃。平均降雨量350 mm,降雨多集中在6、7、8 三個月內,呈現由東南向西北遞減的趨勢,最多年降水量為564.5 毫米,最少年降水量為189 毫米。每年11 月-次年3 月平均降雪總量8~15mm。年平均相對濕度在60%以下,蒸發量在1500~2700mm 之間,蒸發量最大值出現在5~6月份。年日照時數為2800~3200小時,日照率64%~73%,年平均無霜期105天,最多年136天,最少年84天;因此,最佳的野外工作時間為每年的6~10月。每年6~8月份為雨季,集中了全年降水量的五分之三以上,在此期間,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天氣為半雨天或全雨天。春秋兩季風力很強,多為西北風,一般為3~5級,最大風力可達7級以上。 區內水系不甚發育,流經區內的較大河流為阿拉騰郭勒,河流總體走向北西向,從勘查區南東向中部北部橫穿,將勘查分為東西兩部分。河流流量小,其中上游切割較深,下游河道寬闊,每年雨季河水上漲,水流湍急。此外,勘查尚有少數規模較小的季節性河流。 根據《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GB18306-2015),勘查區地震動峰值加速度(g)為0.05,對應地震基本烈度為6度,按6度設防。 勘查區屬牧區,有著優良的天然牧場,水草肥美,風光秀麗,是世界聞明的大草原之一,也是我國四大草原-內蒙古草原的主******************居的牧點,通信條件差。自然災害主要有風沙、暴風雪。該區工農業發展滯后,經濟欠發達。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基礎設施的建設,該區具有良好的發展潛力。 地質概況 (1)地層 勘查區地層出露較簡單,出露面積16.38km2,約占勘查區比例36.6%,由老至新分別為中元古界錫林浩特巖群(Pt2XL)、上二疊統林西組(P3l)、下白堊統白音高老組(K1by)及第四系全新統。 (2)侵入巖 工作區侵入巖極為發育,出露面積28.33km2,占工作區出露面積約63.4%,主要為晚石炭世石英閃長巖(δoC2)、晚二疊世花崗閃長巖(γδP3)及脈巖。 (3)變質巖 勘查區變質巖較發育,以動力變質巖、接觸變質巖為主,區域變質巖少量。 區域動力變質作用發生在兩個地質時期,分別是古生代角閃巖相變質作用和古生代末綠片巖相變質作用。古生代的變質作用影響的地層主要是中元古界錫林浩特巖群及侵入巖;古生代末的變質作用影響地層主要上二疊統林西組及其以下地層。動力變質作用主要發生在韌性剪切帶和構造帶內;接觸變質作用主要發生在早二疊世花崗巖和晚二疊世花崗閃長巖與地層的接觸帶附近。 (4)構造 勘查區斷裂構造較為發育,斷裂分布于西側,主要為正斷層??辈閰^正斷層主要發育于古亞洲洋閉合之后燕山期,形成于伸展背景之下,受濱太平洋構造域控制,主要表現為北東向組斷裂。在勘查區主要體現為中北部的斷裂帶以及北東向脈巖。 后哈拉嘎吐正斷層帶: 該斷層帶位于勘查區東南角阿拉騰敖包農隊后哈拉嘎吐,區域上表現為自北西向南東發育4條正斷層。近平行展布,走向近北東,反映出該區域北西向南東方向上地層逐步升高,由于地表植被發育,地表出露形跡不明顯。勘查區東部的斷裂相對發育,地表可見脈巖、蝕變帶被錯斷的現象。 工作量及孔深 1、預計工作量1500m。 2、孔深150-300米,直孔或85度以下斜孔。 鉆探工程質量要求 鉆孔施工質量按《地質巖芯鉆探規程》(DZ/T 0227—2010)執行,鉆探工程鉆孔、鉆探工作量、地質資料及施工質量要求按照《固體礦產勘查原始地質編錄規程》(DZ/T0078-2015)、《固體礦產勘查工作規范》(GB/T33444-2016)執行,鉆探施工質量按以下七項指標執行。 (一)巖礦心采取率 礦體及其頂底板3~5m內的礦心、巖心平均采取率不低于80%,厚大礦體內部礦心采取率低于80%的連續長度不能超過5m,否則應采取補救措施。圍巖巖心的分層平均采取率一般不得低于70%。若巖礦心達不到上述要求或礦心選擇性磨損嚴重,需采取補心等補救措施。 巖(礦)心采取率= ×100% 式中的進尺和巖(礦)心長度,系指在固體巖(礦)層中的實際進尺和取出的巖(礦)心長度,除設計要求外,不包括廢礦坑、空洞、表面覆蓋物、浮土層、流砂層的進尺及取出物。 (二)鉆孔彎曲與測量間距 鉆孔彎曲度測定:鉆孔為直孔,頂角和方位角一般要求每100m測量一次;鉆孔為斜孔,鉆孔天頂角和方位角每50m測量一次;開孔25m、鉆孔終孔各加測一個點;厚度大于30m的礦體在見礦點、出礦點各補測一次。 直孔天頂角允許誤差≤2°/100m,斜孔天頂角允許誤差≤3°/100m。 (三)簡易水文觀測 鉆孔每班至少要測1~2次孔內水位,未下好井口套管的孔段和泥漿鉆進的鉆孔可以不測。每次觀測應在提鉆后、下鉆前各測量一次,其間隔時間應大于5分鐘。鉆進時遇涌水、漏水、坍塌、掉塊、溶洞等現象應及時準確記錄其孔深和有關情況,終孔后測孔內穩定水位,時間不低于24小時。 (四)孔深誤差測量與校正 一般與鉆孔彎曲度測量同時進行。每鉆進100m,下套管前和終孔后進行誤差校正,要求使用合格鋼尺丈量,允許孔深誤差≤1‰,如超差,要及時采取措施,查明原因,合理平差。進出礦層時需加測(礦層厚度小于5m時,只測量一次)。 孔深誤差率小于千分之一時不修正報表;孔深誤差率大于千分之一時應按回次合理平差,平差后修正報表。 孔深誤差率按下列公式計算: 孔深誤差率= ×1000‰ (五)原始報表及巖礦心整理 要求記錄準確、齊全、清潔、清楚。取上來的巖礦心要及時洗凈、裝箱、準確丈量。凡長度>10cm的巖心及>5cm的礦心均應統一編號,巖心箱注明孔號、箱號、回次號、深度,巖心票填寫齊全。 (六)封孔 為了避免不同含水層相互貫通,污染地下水,本項目擬采用速凝硅酸鹽水泥(P·O425)進行全孔封孔,水泥應用清水攪拌均勻,水灰比為1∶2;封孔用泥漿泵通過鉆桿將水泥漿注入孔內,從下往上依次封孔;注漿過程應連續完成,封閉長度5m以內不得提動鉆具。用套管護壁的鉆孔,應先封好套管下部各封閉段再起拔套管。 當地質人員與水文地質人員沒有提出特殊要求時,鉆孔結束后要在孔口埋設永久性標志樁,注明孔號、孔深、終孔日期、施工單位。封孔后,機長應將鉆孔封孔設計書和封孔報告書送交設計單位和施工單位存檔。 (七)綠色勘查 鉆探施工,優選采用先進的鉆探設備和方法,盡量不新修鉆機場地、不開挖搬運通道,采用人工拆解、搬運鉆探設備的辦法。設備安裝、搬運、運行中要防止油料、化學處理劑等潑灑及傾倒污染地面。廢棄油料必須收集回收利用或專業處理。 施工操作場地、材料物資堆放地、庫房等地面鋪設防滲土工布隔離。油料存放地、垃圾池及廁所坑、槽等易發生滲漏污染的表面,必須采用防滲土工布鋪墊進行防滲處理,預防滲漏污染。 鉆探工程推行機臺標準化建設,重點加強泥漿、廢水、廢渣、廢油料的污染處理和施工后現場的治理。泥漿及處理劑必須采用無毒、無害,可自然降解性能環保材料。并要加強循環的現場使用管理,做好施工中防滲、護壁及凈化處理,機械沖洗、廢水等嚴禁直接排入地表水體,必須經過必要的處理后方可外排,預防使用中造成地面及地下水污染。 鉆探施工中出現孔內漿液較嚴重漏失或涌水現象時,采用環保堵漏材料或下入套管等方法進行封堵,防止鉆井液對地下水環境造成污染。鉆孔終孔后按照地質設計做好封孔工作,確保封孔質量,以恢復地下水環境或減輕鉆孔施工對地下水環境造成的擾動影響。 鉆探工程施工時,采用有機塑料桶等大型容器代替施工泥漿坑、蓄水池;采用封閉式鐵槽進行泥漿循環。 鉆探工程施工完畢后,將廢泥漿、廢水、廢渣、廢油料等集中固化后拉運至指定垃圾處理站統一處理。 確須修建場地時,應優先選擇腳手架搭設鉆探平臺或者在鉆機底部架空鋪設隔板護層,在機場作業區鋪設防滑鋼網和油污防滲布等。 鉆探施工過程中,必須在工作現場設置環境保護措施制度牌。 施工油料及有害物質存儲的地面應鋪設防滲漏工布。預防油料、有害化學物質等發生滴漏,潑灑現象。生產及生活垃圾必須分類回收處理,嚴禁任意丟放污染環境。 施工中,必須采取有效措施預防施工震動、噪聲、放射性物質等對周邊環境的影響。 總之,鉆探工程質量嚴格按照《地質巖心鉆探規程》(DZ/T0227-2010)、《固體礦產勘查原始地質編錄規程》(DZ/T 0078—2015)、《固體礦產勘查工作規范》(GB/T33444-2016)、《固體礦產勘查地質資料綜合整理、綜合研究技術要求》(DZ/T 0079—2015)、《綠色地質勘查工作規范》(DZ∕T 0374—2021)、《綠色勘查技術規程》(DB15/T3393-2024)等執行。 2、資金情況:采購人資金籌備到位,全部為企業自有資金; 3、標段劃分:不劃分標段,確定1名成交供應商; 4、服務期:自合同簽訂之日起2026年12月31日前完成; 5、服務地點: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西烏珠穆沁旗浩勒圖高勒鎮; 6、質保期:2年; 7、鉆孔補償費:由采購人支付給成交供應商,由成交供應商代為支付后,開具增值稅發票給采購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