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州灣之星”水上酒店及配套項目海洋生態保護修復
(人工增值放流)招標文件更正文件
(一)招標文件中第五章項目需求內容更正如下:
一、項目概況
******有限公司海州灣之星水上酒店及配套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的批復》((連環表復〔2024〕 6006號)《“海州灣之星”水上酒店及配套項目海洋生態保護修復方案》),按照統籌協調、依法操作的原則,以修復生態環境和養護漁業資源為目標,加強生態修復手段的技術創新與成果集成,本項目以增殖放流為主要修復措施,使周圍海域海洋生物數量得到提高,漁業資源得到恢復,漁業生產保持穩定,同時為項目及鄰近海域水生生物營造良好棲息環境,改善生物群落結構,修復海洋生態環境。
二、 實施目的
增殖放流就是用人工方式向海洋、江河、湖泊等公共水域放流水生生物苗種或親體的活動。通過人工增殖放流,可以維護放流水域生物多樣性,增加水域生物資源數量,改善生物種群結構,穩定漁業生產,推進漁業資源保護和漁民增收。目前在我國近海生態補償工程建設中,均采用增殖放流方式補充受損生物資源。
本方案通過人工增殖放流,可以對工程周邊海域資源幼體進行補充,增加海域生物資源數量,改善生物種群結構,穩定漁業生產,服務于漁業資源保護和漁民增收。
三、實施內容
1 、編制依據
(1) 《農業農村部關于做好“十四五”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的指導意見》(農漁發〔2022〕1號)
(2) 《農業農村部關于印發《生豬產地檢疫規程》等22 個動物檢疫規程的通知》(農牧發〔2023〕16 號)
(3) 《江蘇省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規范》(蘇農規〔2019〕6 號)
(4) 《江蘇省農業農村廳關于部分行政規范性文件予以修改、廢止和重新發布的決定》(蘇農規〔2025〕1號)
(5) 《連云港市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細則》(連農〔2021〕58號)
(6) 《關于開展2022年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的通知》(蘇農辦漁〔2022〕8 號)
(7) 《關于加強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監管工作的通知》(連農〔2020〕69號)
(8) ******有限公司海州灣之星水上酒店及配套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的批復》(連環表復[2024] 6006號)
(9) “海州灣之星”水上酒店及配套項目海洋生態保護修復方案》
2、增殖放流物種選擇原則
(1)“生物多樣性”的原則。維護生物多樣性是增殖放流的重要目的之一,通過增殖放流,人工補充生物資源,通過增加資源量,改善生物的種群結構,同時也能夠維護生物的多樣性。
(2)“生物安全”原則。放流種類不能為外來生物,雜交、選育品種,應遵循“哪里來哪里放”原則,實施放流,確保種質純正,選擇本地的魚、蝦、蟹等多種類的優勢種或常見種,且是子一代或子二代苗種,避免跨流域、跨海區放流導致生態風險。
(3)“技術可行”原則。選擇放流的種類在人工繁育技術上是可行的,放流技術成熟,且單個種類放流數量應具有一定的規模,利于形成群體優勢,提高放流效果。
(4)“注重生態補償、兼顧效益;堅持增殖與保護并重”原則。人工增殖放流在修復海洋生態功能的同時應統籌兼顧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在生態系統中資源衰退的物種應有限選擇生態群落結構中的關鍵種。
四、增殖放流種類篩選依據
根據《農業農村部關于做好“十四五”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的指導意見》(農漁發〔2022〕1號)、《江蘇省水生生物資源增殖放流工作規范》(蘇農規〔2019〕6 號)等文件要求,增殖放流物種應選擇當地資源量下降明顯、生態效益好、經濟價值高、適應能力強的本地種。結合放流經費篩選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作為本次放流物種
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十足目、梭子蟹科、梭子蟹屬甲殼類動物,俗稱梭子蟹、海螃蟹、門蟹、童蟹、飛蟹等,是我國最重要的一種海產經濟蟹類。三疣梭子蟹棲息在近海淺海,棲息在水深10-50米的海區,在10-30米泥沙底質的海區群體最密集;畏強光,白天多潛伏在海底,夜間則游到水層覓食;捕食兇猛、食量大、消化力強,不管是海藻,還是有堅硬外殼的螺、蚌以及魚、蝦、蟹等,它都能捕食。三疣梭子蟹屬廣溫性水產動物,其適宜生長水溫為17-30℃,最適生長水溫為25-28℃,當水溫低于6℃時梭子蟹進入冬眠狀態。低溫致死溫度為-1.5℃,高溫致死溫度為35℃。三疣梭子蟹具廣鹽性,其適宜生長鹽度為10-35‰,最適鹽度為25-30‰。三疣梭子蟹耐干能力比較強,在氣溫20℃時,可露干8小時不死,2-4℃條件下可露干26小時不死。三疣梭子蟹廣泛分布在沿海海域,常成群洄游,具有生殖洄游和越冬洄游的習性。
三疣梭子蟹的人工育苗、大規格苗種培育和養殖技術已經日益成熟,為三疣梭子蟹的增殖放流工作提供了苗種需求和技術保障,近年來,連云港市每年大規模放流三疣梭子蟹,三疣梭子蟹已成為連云港市放流物種備選的重要物種之一,因此選定三疣梭子蟹作為增殖放流物種。
?
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
根據放流苗種的繁育季節選擇放流時間,優先選擇在伏季休漁期;放流區域根據生物苗種習性計劃放流區域,優先選擇在保護區和有管理條件的區域,以減少捕撈對苗種的傷害,提高幼苗成活率。本方案計劃安排水生生物殖放流放流苗種費用40萬元, 2025年完成。詳見下表。
?
表 ?增殖放流時間和區域
種 ?類 |
放流時間 |
放流地點(區域) |
備 ?注 |
三疣梭子蟹 |
6月 |
連云港近海海域 |
? |
?
表 ?增殖放流資金預算表
放流物種 |
規格 |
經費(萬元) |
參考數量 |
備注 |
三疣梭子蟹 |
2期稚蟹 |
40 |
500萬只 |
恢復漁業資源,增加底棲生物豐富度,修復底棲生態環境 |
六、 增殖放流具體實施流程
根據《江蘇省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規范》(蘇農規〔2019〕6 號)《連云港市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細則》(連農〔2021〕58號)等文件要求,增殖放流活動需要在漁業行政主管部門領導和監督下執行,按照規定和確定的程序進行,放流的基本流程如下:
1、年度增殖放流方案備案
依據本生態補償方案中確定的放流物種和放流數量,編制年度增殖放流方案。增殖放流方案和年度計劃應在規定時間內向漁業主管部門備案,并及時對外公開發布,主動接受社會監督。
2、放流苗種招投標
******集團相關規定開展放流苗種招標。
提供增殖放流苗種的生產單位,應當持有效《水產苗種生產許可證》(生產范圍應覆蓋放流物種),具備設區市級以上水產原(良)種(繁育)場資質或審查合格證明。
加強苗種生產過程監督檢查,嚴控苗種來源。組織開展苗種供應單位生產檢查,重點檢查放流物種親本來源、苗種生產過程、苗種質量控制等。放流前放流苗種必須進行疫病和藥殘檢驗檢疫,經檢驗合格取得動物檢疫合格證、檢驗檢疫合格報告后方可進行放流。
3、苗種生產過程檢查和苗種檢驗檢疫
根據江蘇省農業農村廳頒布的《江蘇省水生生物資源增殖放流工作規范》(蘇農規〔2019〕6號)文件要求放流物種的親本應來源于放流水域原產地的天然水域、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或省級以上原種場保育的原種,嚴禁向天然水域投放選育種、外來種、雜交種、轉基因種以及其他不符合生態要求的水生生物物種。對中標的苗種供應單位開展生產規模檢查,對放流種類親本培育、苗種生產過程、苗種的種質加強過程管理和質量控制。放流苗種必須進行疫病和藥殘檢驗,經檢驗檢疫合格后方可進行放流。
4、增殖放流實施
增殖放流前15 個工作日向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報告增殖放流的種類、數量、規格、時間和地點等事項,接受監督檢查。
按照增殖放流實施方案開展增殖放流活動,做好放流過程中抽樣、計數、海上放流等相關工作,同時做好放流全過程資料收集工作。
(二)本項目三疣梭子蟹2期稚蟹放流數量不少于500萬只。驗收標準以項目需求里的要求為準。
(三)投標人具備有關漁業主管部門頒發的苗種生產許可證(范圍須包含所投標段苗種)且具備市級及以上水產原(良)種場(繁育場)資質或審查合格證明(提供證明材料)(上述證書須在有效期內,證明材料提供證書掃描件)。
注:?原招標文件中如有與本公告沖突的,以本公告為準。
????????????????????????******有限公司
??????????????????????????????????????2025年05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