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由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和江津區政府聯合主辦的第三屆“巴山渝水·和美鄉村”設計建設研討會在江津雙福新區舉行。本次研討會以“塑造鄉村公共空間 留住巴渝鄉韻鄉愁”為主題,旨在探討巴渝和美鄉村建設背景下,鄉村公共建筑的設計建設,為新時代鄉村建設提供實踐范例和理論支撐,吸引更多規劃師、建筑師、工程師、藝術家投身巴渝鄉村建設,推動設計下鄉,讓鄉村設計走進千家萬戶。
設計大賽展現“巴山渝水·和美鄉村”新圖景
2024年,第三屆“巴山渝水·和美鄉村”設計大賽公開征集賽圓滿落幕,大賽共征集到157件符合公開征集賽參賽要求的作品,經評審、公示,評選出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以及優秀獎作品54件,研討會現場舉行了頒獎儀式。
涌現出“現實與穿越——重慶市巫山縣下莊村文化體驗區”、“風起巴渝 水承吳灘——吳灘古鎮建筑與景觀適應性設計”、“燦若湖耕讀研學休閑基地”、“稻田書屋石柱‘兩不愁三保障’示范村書屋建筑”等一批符合休閑旅游、文化交往、公共生產生活新需求的優秀作品,示范引領巴渝鄉村設計建設。
值得一提的是,為擦亮設計大賽品牌,擴大設計下鄉“朋友圈”,第三屆“巴山渝水·和美鄉村”設計大賽,新增定向邀請賽,以“大美江津入畫來”為題,邀請四川省、貴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區、重慶市西南五省的7支優秀設計團體齊聚重慶,深入重慶市江津區村鎮開展差異化、針對性命題設計,為江津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區和鄉村建設提供技術支撐,推動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
專家學者共同研討鄉村設計新思路
本次研討會上,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規劃設計研究中心副主任馮新剛發表了題為《鄉村公共空間塑造與裝配式建筑在鄉村中的應用》的主旨演講,他表示,鄉村公共空間既是具象的地理單元,更是抽象的社會關系載體。其振興不僅需要物質空間的重構(如裝配式技術應用),更需重建“公共性”——通過激活傳統空間智慧、創新社區治理機制,讓樹下的閑聊、祠堂里的聚餐、集市里的叫賣,重新成為鄉村文明延續的血脈。
圓桌對話中,四川省村鎮建設發展中心高級工程師劉春、重慶交通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院長董莉莉、四川美術學院建筑與環境藝術學院建筑系主任郭龍、昆明理工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劉志安等專家,逐一分享了設計方案,并圍繞“鄉景·鄉土·鄉韻—鄉村公共空間營造的思考”結合定向邀請賽設計成果開展對話。從產業動能激發,到文化鄉愁綿延,從生態自然順應,再到組織機制形成,7支團隊的實踐與思考,為鄉村建設提供了靈感與動力,探索關于產業、人才、文化、生態與組織的振興路徑。
“三師一家”設計下鄉? 推進巴渝和美鄉村建設
鄉村建設,如何各美其美?
為認真落實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重慶市委、市政府關于設計下鄉的工作部署,重慶市住房城鄉建委建立“三師一家”(規劃師、建筑師、工程師和藝術家)設計下鄉服務制度,推動設計下鄉走深走實,不斷提升鄉村規劃設計水平。6項經驗做法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列入設計下鄉可復制經驗清單。
為吸引更多規劃師、建筑師、工程師、藝術家投身巴渝鄉村建設,自2021年起,重慶市住房城鄉建委連續舉辦了三屆鄉村設計大賽,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數百支設計團隊參賽,共征集參賽作品800余件,評選出優秀作品321件,其中落地建成作品110件,大幅提升了巴渝鄉村設計建設水平。
在此過程中,一批熱愛鄉村,致力于服務鄉村的人才執設計之筆,把論文寫在廣袤的巴渝鄉村大地上,繪就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巴渝村景,構建“環境美、產業興、百姓富”大美鄉村新圖景,縱深推進巴渝和美鄉村建設,推動城鄉融合發展、鄉村全面振興取得新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