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第一站
濟源:“營商”換“贏商” 政采更“出彩”
本報訊 近年來,河南省濟源產城融合示范區(以下簡稱濟源示范區)財政局以政府采購監督管理改革為抓手,積極探索創新,加強規范政府采購行為,著力提升服務市場主體能力,多向發力,持續推動政府采購營商環境優化升級。
降本增效,推出惠企“硬舉措”。濟源示范區一方面開啟“暗標盲評+遠程異地”新模式,加快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實現企業參與采購“零跑腿”“不見面”,節省差旅等費用超300萬元,域外企業參與占比擴大至65%,中小微企業中標率提高至95%。通過建立“正面清單”,免除企業投標、履約保證金、標書成本費、ca制作費等,為200多家中小微企業減少占用資金超過5000萬元。合同授予中小企業占比提高至92%,通過政府采購合同融資為25家中小企業發放貸款達5159萬元。另一方面,充分發揮政府采購政策功能,助力鄉村振興,圓滿完成2024年度政府采購脫貧地區農副產品目標任務,共計完成訂單375筆、采購金額達246.4萬元。
數智賦能,跑出服務“加速度”。濟源示范區財政局啟用政府采購評審專家智能門禁系統,實現評審全流程閉環管理。在“濟慧采”電子采購平臺增設“服務超市”“醫械超市”,提供14大類近200項小額服務。創新開設“濟材百科”功能專欄,著力推介濟源企業和產品,為本地企業供應鏈上下游資源提供信息服務。2024年,濟源示范區網上商城平臺入駐經銷商899家,生產廠商181家,采購單位286家,完成交易訂單1393筆,成交金額達4662萬元。
規范秩序,優化市場“軟環境”。濟源示范區財政局建立常態化審查機制,采取“自查+復查”“線上+線下”方式,實現采購文件審查“全覆蓋”。聚焦政府采購領域存在的采購人設置差別歧視條款、采購代理機構亂收費、供應商提供虛假材料、供應商圍標串標等“四類”違法違規行為,聯合公安、市場監管部門持續開展專項整治,共發現違法違規行為27個,發出監督檢查決定書17份、行政處罰決定書2份。建立完善采購代理機構和評審專家履職評價體系,2024年,濟源示范區財政局累計對356個政府采購項目、232家供應商、1367名評審專家、53家采購代理機構實施信用評價,并公布評價結果,全方位接受社會監督。
2025年,濟源示范區成功入選全國政府采購支持綠色建材促進建筑品質提升政策實施城市。“我們將以此次入選為契機,充分發揮政府采購示范引領作用,以更高站位、更優路徑、更實舉措,進一步深化政府采購制度改革,持續發力優化提升政府采購營商環境,為濟打造營商環境最優城市貢獻政采力量。”濟源示范區財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李洋 李丹丹)